秸稈及秸稈成型燃料概況
發(fā)布日期:2020-05-18
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通常指小麥、玉米、水稻、薯類、油料、甘蔗、棉花和其它農作物在收獲籽實后剩余的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存在于秸稈中,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
我國農民對農作物秸稈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由于以前農業(yè)生產水平低、產量低,秸稈數量少,秸稈除少量用于墊圈、喂養(yǎng)牲畜,部分用于堆漚肥外,大部分都用作爐灶燃料燒掉了。但是秸稈直接燃燒中所溢出的火苗和可燃燒的氣體使絕大多數的熱無法利用而白白浪費,效率十分低下。此外,農民為保證糧食生產,沒有時間收集密度低、價錢低的秸稈,付之一炬最省事,因而出現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現象。大力開展秸稈致密成型加工工作,使秸稈在收集之后的運輸、儲存得以實現,這是解決秸稈能量密度低、結構疏散、分布分散的最有效途徑。
秸稈成型技術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將松散細碎的秸稈經過秸稈顆粒機或者秸稈壓塊機擠壓成質地致密、形狀規(guī)則的成型燃料。目前,秸稈成型燃料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兩條:一是將把秸稈粉碎,控制一定的水分比例,在成型設備里擠壓成型;二是用高硫劣質煤和秸稈等生物質作原料,配以優(yōu)選的添加劑加壓成型。
秸稈擠壓成型后,密度達到0.8—1.0g/cm3時,能量密度與中質煤相當。相比于散碎狀秸稈,經壓縮成型后的秸稈成型燃料,燃燒特性明顯改善,揮發(fā)少,黑煙少;火力持久,爐膛溫度高;可直接利用電廠輸煤、給煤設備,無需雙燃料供應系統(tǒng);耐儲存,運輸、使用方便??勺鳛榇妒隆⑷∨娜剂?,也可以作為工業(yè)鍋爐的燃料。對生物質資源豐富的貧油、貧煤國家來說,可將其發(fā)展成為一種前景非??捎^的替代能源。生物質能原料來源廣泛、利用方式多樣、用量日益增長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生物質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石燃料,在能源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國每年生產的生物質中,農作物秸稈7億噸,薪柴1. 58億噸,糞便4.43億噸,垃圾1.
43億噸,農業(yè)加工殘余物0.86億噸。目前實際使用量為2.2億噸,還有很大的開發(fā)潛力。
農作物秸稈,尤其是玉米秸稈、棉花秸稈極為珍貴,其燃燒值約為標準煤的50%。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每年僅農作物產生的秸稈量就達7億噸,預計到2010年會增至8億噸,相當于3.5億噸至4億噸標準煤。據悉,現有秸稈大約有1.45億噸用作畜牧飼料,0.91億噸用作還田肥料,0.14億噸用作工業(yè)原料,2.8億噸作為農民傳統(tǒng)的生活燃料。余下的1億多噸則成了真正的廢棄物,大部分被直接在田野焚燒了,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huán)境。而將這部分秸稈作為生物質能源加以合理利用,則可以既滿足日益增長的能耗需求,又減輕當地環(huán)境負擔,進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創(chuàng)新能源專業(yè)生產銷售秸稈顆粒機、秸稈壓塊機等生物質燃料成型機械設備,同時我們又大量銷售楊木和玉米秸稈顆粒燃料。
上一篇:國內外生物質能利用現狀
下一篇:秸稈成型燃料與生命周期評價研究進展及本論文選題依據
上一篇:
煤與秸稈成型燃料的復合生命周期對比評價引言
上一篇:
國內外生物質能利用現狀